一部一品丨本科软件工程(中外合作)第一党支部、研究生空间信息计算党支部及本科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和实验班联合党支部成功举办"红脉护航·生命'急'速营"首期急救知识专题培训
发布时间:2025-10-29 20:00:02 发布人:孟飞 阅读量:3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夯实基层党支部建设基础,切实发挥堡垒作用,计算机学院持续开展“一部一品”创建活动,创新推进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政育人深度融合,着力打造具有学科特色的党建文化生态,以品牌化建设增强基层党支部“两个功能”,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党支部品牌介绍
红脉护航·生命急速营
计e解忧计划
计e实践先锋
为深入贯彻落实“数字中国”与“健康中国”战略号召,党支部立足专业特色与学科优势,创新打造“红脉护航·生命‘急’速营”“数智赋能·健康‘e’线牵”两大特色品牌。其中,“红脉护航·生命‘急’速营”聚焦公共安全与生命健康教育,通过系统化、专业化的急救知识培训与实践操作,着力提升党员在突发事件中的应急处置能力;“数智赋能·健康‘e’线牵”聚焦智慧医疗与公共健康服务,通过数据建模、智能分析与可视化技术,探索将大数据能力应用于健康监测、疾病预防与应急响应等前沿领域。两大品牌建设分别以“党建+社会服务”“党建+科技创新”为驱动,旨在培养既具备过硬专业素质或尖端数据技能,又胸怀社会责任感、心系社会民生的时代新人与复合型人才,让党旗在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一线,让党徽在科技报国、服务人民的前沿阵地高高飘扬、熠熠生辉。
活动回顾
10月26日上午,本科软件工程(中外合作)第一党支部、研究生空间信息计算党支部及本科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和实验班联合党支部在计算机楼A411成功举办"红脉护航·生命'急'速营"首期急救知识专题培训。本次活动特邀杭州市红十字会资深培训师吴林燕老师担任主讲,支部党员及部分入党积极分子参加培训。


培训伊始,吴林燕老师以近期发生的真实案例为引,深刻阐释了掌握急救技能的重要意义。她指出,在突发心脏骤停的"黄金4分钟"内,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和AED使用,能够将救治成功率提高至50%以上。这一数据的呈现,立即引起了在场学员的高度重视。
在理论教学环节,吴老师系统讲解了心肺复苏的完整流程,从现场安全评估、意识判断、呼吸检查,到胸外按压的深度、频率、手法,每一个细节都进行了详尽解析。她特别强调,高质量的心肺复苏必须达到每分钟100-120次的按压频率,按压深度要达到5-6厘米,且要保证胸廓充分回弹。

实践操作环节将培训推向高潮。在吴老师的专业指导下,学员们分组进行了心肺复苏实操训练。"先生,先生,你怎么了?"的呼叫声此起彼伏,学员们严格按照操作规范,在模拟人身上练习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吴老师穿梭在各组之间,耐心纠正每一个动作细节:"手臂要伸直,用上半身的力量按压""吹气时要看到胸廓隆起"。AED使用教学更是让学员们感受到了科技的力量。吴老师详细演示了AED的开机、贴片放置、心律分析、电击除颤的全过程。她特别提醒,AED会自动分析心律,决定是否需要电击,大大降低了使用门槛。"跟着语音提示操作,任何人都能成为生命的守护者",这句话给了学员们极大的信心。
在随后的考核环节,学员们展现出了扎实的学习成果。大家有序参加AED操作考核,从电源开启到电极片粘贴,从安全确认到除颤执行,每个步骤都力求规范准确。经过严格考核,多数学员顺利通过了测试,获得了红十字会颁发的AED操作证书。


党员李同学在培训后感慨:"这次培训让我意识到,掌握急救技能不仅是个人能力的提升,更是一种社会责任。作为党员,我们应该带头学习这些救命技能,在关键时刻能够挺身而出。

本次"一部一品"活动将党建育人与社会服务深度融合,既提升了党员的急救技能,又强化了服务群众的责任担当。未来,本科软件工程(中外合作)第一党支部、研究生空间信息计算党支部及本科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和实验班联合党支部将继续深化"红脉护航"品牌建设,定期开展复训和进阶培训,确保每位党员都能熟练掌握这项救命技能,真正让"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理念深入人心,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校园、健康中国贡献青春力量。
党建引领守初心,急救护航显担当。本科软件工程(中外合作)第一党支部、研究生空间信息计算党支部及本科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和实验班联合党支部将持续推进"一部一品"品牌建设,让党旗在服务人民的第一线高高飘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