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一品丨研究生网络第一党支部举办课题与科研分享会
发布时间:2025-10-28 19:53:29 发布人:孟飞 阅读量:3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夯实基层党支部建设基础,切实发挥堡垒作用,计算机学院持续开展“一部一品”创建活动,创新推进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政育人深度融合,着力打造具有学科特色的党建文化生态,以品牌化建设增强基层党支部“两个功能”,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党支部品牌介绍
计E红芯——研本互动,科创领航
科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为积极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研究生网络第一党支部联合本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第二党支部,实施“党建引领+科创赋能”双融双促计划,精心打造“计E红芯——研本互动,科创领航”特色品牌。本品牌立足于党建引领与科研创新的深度融合,旨在通过构建研究生与本科生之间的“传帮带”互动机制,在科研攻坚、竞赛培育与创新实践中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与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通过这一平台,我们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嵌于科研精神的培育与创新能力的提升之中,以科技创新的实际行动践行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实现“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的同频共振。
活动回顾
10月22日下午,研究生网络第一党支部举办的“课题介绍和科研分享会”成功吸引了本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第二党支部党员及众多对科研充满热情的本科生同学积极参与。分享会聚焦计算机领域前沿动态,共呈现了三场高质量的学术报告。研究生党员结合自身在研课题,分别就“数据智能可视时空分析”、“多模态行为识别与分析”以及“大模型的高效压缩与传输”三项主题分享了最新的科研进展、核心技术路线,讲述了研究过程中遇到的瓶颈与解决问题的思路,并与在场同学展开深入的讨论,进一步营造了浓厚的科研交流氛围。


分享会(一):数据智能可视时空分析
分享人:郑学谦
郑学谦学长以生动的案例和丰富的研究成果,为大家深入讲解了数据可视化的核心理念与研究价值。分享从“什么是可视化”“为什么要可视化”切入,帮助同学们系统理解可视化在科研与产业中的重要作用。随后,他介绍了实验室在多维数据分析与时空可视化方面的研究进展,并结合电商场景的典型案例展示了如何通过智能可视化手段洞察复杂数据规律。直观生动的可视化成果让现场同学深刻感受到数据背后的“智慧之美”,也对实验室的科研方向与研究方法有了更加立体的认识。
分享会(二):多模态人体行为识别与分析——让机器看懂你在做什么
分享人:周延通
来自计算机视觉实验室的周延通学长带来了一场关于多模态人工智能与人机理解的精彩报告。他从人体行为识别的发展背景出发,深入讲解了如何融合视觉图像、惯性测量单元与毫米波雷达等多模态数据,实现机器对人类动作的精准识别与理解。分享中,周学长展示了实验室在跨域识别与多模态融合方向的最新成果,并通过可视化demo直观呈现了从数据采集、模型设计到行为预测的完整研究流程。内容深入浅出、逻辑清晰,充分体现了科研创新的系统思维与工程落地能力,激发了同学们探索人工智能多模态交叉领域的浓厚兴趣。

分享会(三):大模型高效压缩与数据传输:从剪枝到创新
分享人: 陈逸麾
陈逸麾学长结合自身科研经历,围绕大模型数据压缩与剪枝算法展开了系统的学术分享。他从剪枝技术的基础理念讲起,梳理了算法从早期稀疏化到当前智能动态剪枝的演进路径,强调了科研过程中“微创新驱动大进步”的重要思想。报告不仅深入剖析了模型性能优化的关键瓶颈与创新思路,还结合个人科研实践,分享了高效阅读文献、快速实验迭代等实用科研技巧,为同学们提供了宝贵的科研方法论。现场气氛热烈,讨论积极,大家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分享会(四):答疑与互动
在互动交流环节,气氛尤为热烈。同学们就自己关心的科研入门方法、文献阅读技巧、研究方向选择等问题踊跃提问,研究生党员们则结合自身经验给予细致耐心的解答,并提供了许多切实可行的建议。这种“零距离”的对话,有效打破了信息壁垒,让同学们对前沿科研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也激发了他们的科研兴趣与创新思维。活动成效更延伸至会后,多名同学主动联系心仪课题组的学长,深入咨询并表示有意愿加入其课题组的研究,真正将现场的交流热度转化为了实质性的科研参与。


本次课题介绍与科研分享会是“计E红芯——研本互动,科创领航”品牌理念的又一次生动实践,不仅进一步营造了支部内部乃至学院内部浓厚的科研交流氛围,更强化了研究生党员的服务意识和引领责任,为本科生同学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成长动力。下一步,支部将继续以一部一品为抓手,丰富活动载体,完善“传帮带”机制,持续深化科研与党建的融合发展,让“研本互动”的品牌更加闪亮,激励广大研究生党员在科技创新的征程中砥砺奋进、勇攀高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