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业成长的助手、沟通师生的桥梁----浙江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先锋午60”纪实
发布时间:2011-10-22 22:08:09 发布人:admin 阅读量:702
一间小小的“理心坊”,几件再普通不过的桌椅摆设,却承载着师生沟通的浓浓温情。位于浙江工业大学屏峰校区郁文B楼四楼的这间小房间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软件学院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开辟的一种体现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载体:教师党员"先锋午60"义务答疑服务站。
每个周一到周五的中午12:30到13:30这60分钟时间,总有一位教师党员在这里接受学生的来访咨询,为同学们就专业、科学研究、课程学习、实验等方面进行答疑解惑,与同学们谈心沟通。这些教职工分别来自学院的各个党支部。为了扎实和有实效的为学生提供服务,学院会提前把下周参与答疑的党员教师的承担的课程、学科研究方向等信息,在寝室楼下公告栏公布给学院所有同学,使得学生有针对性地找老师求教。
老师:我希望尽我所能,帮助学生更多。
陆佳炜老师是学院图形图像研究所支部的一名党员教师。在接到学院通知教师党员关于“先锋午60”的征求意见的时候,他表示任意时间都方便。5月3日那天中午,他早早的在“理心坊”等候,可是直到离结束时间只有十五分钟的时候才等来一位同学。那位大一的女生因为高考的原因被调剂到计算机学院,因而对于专业认识和与同学相处方面有很多困惑。陆老师针对她的实际情况,从一个老师的角度为她解答了关于专业上的疑惑。除此之外,他还以一个朋友的立场跟那名女生交流,了解学生的心理与生活,并给出了自己的建议。虽然早已经超出约谈时间,但是陆老师说,只要能够帮到学生,牺牲点休息时间那根本不算什么。在陆老师看来,教书与育人,都离不开学生。与学生交流,不仅能使老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与状态,也能让老师从学生身上听到很多不同的声音与意见,从而更有针对性的实施教学与工作。而作为一名教师党员,陆老师希望自己能够发挥一名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性,“我希望尽我所能,帮助学生更多。”陆老师说。
学生:我有了很多课堂以外的收获
何晓君是学院大一的一名普通学生。和很多大一的学生一样,她也面临着即将来临的大二专业分流。虽然学院安排了系列的专业讲座,但是何晓君心里还是拿不定主意。恰逢学院推出了“先锋午60”党员教师义务答疑活动,于是她来到了“理心坊”找老师解答疑惑。何晓君说,那天跟一位老师聊了将近四十分钟,收获颇多。老师不仅给她解答了很多有关专业分流的疑惑,也给她分析了各专业前景以及未来规划。大学跟高中最大的不同就是学生的自主性加强了,老师不可能一天到晚盯着学生,更多的时候要靠学生自主学习。加上现在老师们要奔波于两个校区之间授课,新校区停留的时间可能并不是很多。所以现在学院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对于学生来说无疑是多了许多在课外与老师交流的机会。“老师会站在更客观更全面的角度来看待问题,为我解答疑惑,我也有了很多课堂以外的收获。”何晓君说。
学院:沟通和收获是相互的,希望能有更多师生参与进来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软件学院党委副书记戴光麟老师告诉记者,推行“先锋午60”旨在营造学院全员育人的良好氛围,从党员教师做起,号召广大教师参与到与学生的课外沟通与交流中来。在此之前,一般的授课教师更多的都只是在课堂上与学生互动交流,很少在课外有机会与学生面对面谈心与沟通。“先锋午60”活动开展初期,学院向各班级下发通知宣传该项活动,通过学院网站公布有关信息,并把每周参与答疑的党员教师的承担课程、学科研究方向等信息,预先在寝室楼下公告栏公布给学院所有同学,使得学生有针对性地找老师求教。戴书记告诉记者,除了这种固定时间固定地点约谈的方式,今后还将倡议鼓励更多教师更多时间地安排在课堂外办公室内、通过电话、邮件等多种形式与学生交流。对于学生来说,主动跟老师交流与沟通,肯定会有收获;对于老师来说,从80后到90后,学生总在变,教师的教学方法势必将随学生的思想习惯与接受能力作相应调整,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师生之间的沟通与收获都是相互的。”戴书记说。
开设“先锋午60” 义务答疑服务站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软件学院“立德树人、创先争优”活动的一部分,借着向建党九十周年献礼的契机,发挥了党员教师在服务于学生成长、冲锋在教育教学一线的奉献精神和示范作用。短短60分钟时间,除了给学生提供专业分流、课程疑问、就业困惑、考研政策等问题的咨询之外,还提供了师生之间心灵对话与沟通的平台。期待“先锋午60”能涌现更多的先锋,能有更多的午60,真正实现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学院将把“先锋午60”活动一直坚持下去,作为一项日常工作来安排,让每位党员教职工都参与该项工作。据悉,该活动也受到其他学校的关注,已经有一些学校开始参照这种模式安排活动。我们衷心祝愿计算机学院的“先锋午60”工作越来越好,为党旗争光。
“先锋午60”在全院师生的关注下已经进行到第五周,《先锋午60答疑记录本》上记录着24位党员老师和30位同学的交流点滴,“走,去560”的口号也逐渐深入同学们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