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举办第三十届校“运河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挑战杯”专项赛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8-08-29 02:05:00 发布人:官馨馨 阅读量:1460
各位同学:
为了进一步推动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开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营造良好的校风和学风,同时为了更有效推进高层次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的孵化,备战全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学校决定举办第二十八届校“运河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专项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参赛资格与作品申报
1、截至2019年6月仍为我校正式注册的全日制非成人教育在校学生(含本科生和研究生)方可参赛。
2、学生可按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学术论文和调查报告、科技发明制作三类作品申报参赛。其中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作者仅限本科学生;哲学社会科学类学术论文和调查报告仅限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六个方向(具体可参考附件《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赛作品参考题(2017年版)》),论文类每篇在8000 字以内,调查报告类每篇在15000 字以内;科技发明制作类分为A、B两类,A类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B类指投入较少,且为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等。
3、参赛作品涉及下列内容时,必须由申报者提供有关部门的证明材料。
A动植物新品种的发现或培育,须有省级以上农科部门或科研院所开具证明。
B对国家保护动植物的研究,须有省级以上林业部门开具证明,证明该项研究的过程中未产生对所研究的动植物繁衍、生长不利的影响。
C新药物的研究须有卫生行政部门授权机构的鉴定证明。
D医疗卫生研究须通过专家鉴定,并最好附有在公开发行的专业性杂志上发表过的文章。
E涉及燃气用具等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有关用具的研究,须有国家相应行政部门授权机构的认定证明。
4、申报参赛的作品必须是距2017年5月前两年内完成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和社会实践成果,可分为个人作品和集体作品。凡申报个人作品的,申报者必须承担申报作品的60%以上研究工作,作品鉴定证书、专利证书及发表的有关作品的署名作者均应为第一作者,合作者必须是学生且不得超过两人;凡作者超过三人的项目或不超过三人,但无法区分第一作者的项目,均须申报集体作品。集体作品除填写集体作品名称外,还要注明一位学历最高的作者为集体项目的代表,集体作品作者必须均为学生。凡有合作者的个人作品或集体作品,均按学历最高的作者划分为本科生作品、硕士研究生作品或博士研究生作品。(学历界定时间点为2019年6月)
5、本校硕博连读生(直博生)若在2019年7月1日以前未通过博士资格考试的,按硕士生学历申报作品,若通过,则按博士生学历申报作品。没有实行资格考试制度的学校,按照前两年为硕士、后续为博士学历申报作品。医学等本硕博连读生,按照四年、二年及后续分别对应本、硕、博申报。
6、凡未曾在历届国家级、省级“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奖,且主要成果为2017年下半年至2019年上半年完成的作品,均可申报参赛。(主要成果完成时间界定可以参考专利、软著等申请或授权时间。)
二、评审机构
学校组织第三十届校“运河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专项赛评审委员会,评审委员会由各学科具有高级职称的校内外专家组成。
三、评审标准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
1、选题为理、工、农、医等方向,偏重研究进展的追踪,能提出新理论、新方法,不一定要大,但一定要新。
2、支撑材料以论文为主,必须要以学生第一作者发表于国内外高层次期刊、会议或被SCI等知名索引检索。优先考虑学术影响力强的作品,如SCI检索影响因子高的作品。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1、选题方向仅限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和管理,具体可参考附件《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赛作品参考题(2015年版)》。
2、选题要瞄准社会热点、民生热点,要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要符合国家政策与导向,适当考虑结合地方特色。
3、作品要有新的观点或原创性,要有高立意、高深度;要选可行的课题,无解的课题不要选,有题材缺陷的课题不要选。要能取得研究数据或研究案例,且研究数据或研究案例充实。要有新的结论或建议,且结论或建议具有实际可操作性,受到权威机构认可,或已经落地实施。
4、作品现有或预计2019年4月参赛时支撑材料扎实,包括论文,相关部门的采纳意见、批复、批示,领导人的批复、批示,实地调研介绍(含图片),学生调研感受,相关媒体报道等。支撑材料要体现学生的工作量,学术类支撑材料(如论文等)应学生排名第一或排名靠前,其他支撑材料(如批复、批示等)应在材料陈述中尽可能体现学生名字,且尽可能排名靠前。
科学发明制作
1、选题要有市场需求和新技术运用,特别是交叉学科知识与技术的应用,要有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要符合民生、符合社会热点、符合国家政策与导向。适当考虑结合地方特色。
2、作品要符合以下特性:
A先进性:作品反映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代表某一个学科领域的发展方向;
B科学性:研究认真细致,成果真实可靠,语言准确严密、合乎逻辑;
C创新性:选题具有独到之处,成果具有开创性或填补某一学科领域空白;
D实用性:作品反映当今社会热点问题,能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服务,具有社会价值、经济价值;
E可行性:作品不仅在理论上是先进的,在实际中也具有可操作性和可实现性;
F完整性:作品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或完成具有一定展示性的实物、系统、模型,或实现中试、投产应用等;
G参与性:研究过程中学生参与的程度与深度;
H展示性:作品具有较为直观或新颖的展示形式;
3、作品现有或预计2019年4月参赛时支撑材料扎实,包括论文、专利、软著、科技查新报告,权威检测报告或技术鉴定报告,试用或中试报告,投产证明,知名专家推荐书,相关部门的采纳意见或批复、批示,领导人的批复、批示,相关媒体报道,以往项目获奖证书,省级、国家级学生课题立项证明等。支撑材料要体现学生的工作量,学术类支撑材料(如论文、专利、软著、科技查新报告、权威检测报告或技术鉴定报告、知名专家推荐书、获奖证书,省级、国家级学生课题立项证明等)应学生排名第一或排名靠前,其他支撑材料(如批复、批示、试用或中试报告、投产证明、相关媒体报道等)应在材料陈述中尽可能体现学生名字,且尽可能排名靠前。
四、实施步骤
1、作品申报:申报材料包括项目申报书、项目文档、支撑材料(包括论文、专利、软著、权威机构鉴定、政府批复、科技查新等)、汇总表等,申报书及汇总表模板见附件。以上材料请于9月29日下午4点前,将电子材料压缩包发送至zjutjsj@163.com,主题“负责人+申报挑战杯专项赛”,书面材料一式一份交至计D423,官老师处。
2、院内初赛:学院组织院内初赛,于10月10日前完成初赛评审,并限额推荐复赛作品。原则上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人数大于等于1500人的学院限额推荐6项,小于1500人的学院限额推荐3项。其中特别优秀的项目,经校团委审核,可直接推荐参加复赛。学院初赛形式另定。
3、学校复赛:校团委按作品学科组别,组织相应校内评审专家,以书面或答辩形式开展复赛评审。
4、学校决赛:校团委按作品学科组别,组织相应校外评审专家,以书面或答辩形式开展决赛评审。
5、学校公示奖项。
6、学院完善获奖作品,备战全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五、奖项设置
1、竞赛设一、二、三等奖,奖项数量分别为4项、8项、16项。(奖项允许空缺。)
2、同一作品可同时授予校“运河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专项赛奖项和主体赛奖项,但在学生评优、评先及学院评优、评先时不重复计分。
3、凡竞赛获奖作品可申请直接授予“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省级竞赛参赛资格。批准授予参赛资格的作品需服从学校、学院的备赛管理,积极完善、深化作品。省级竞赛前,学校将组织校内外评审专家对授予参赛资格的作品进行评估,凡评估不合格的作品取消省级竞赛参赛资格。
六、资助计划
凡通过专项赛授予“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省级竞赛参赛资格的作品,可申请免评审,直接推荐参加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新苗人才计划)省级评审。(已受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新苗人才计划)资助的作品不予重复推荐。)
七、注意事项
1、请各团队合理安排作品支撑材料(包括论文、专利、软著、权威机构鉴定、政府批复、科技查新等)准备进度,预留充足时间。
2、团队人数不得超过6人,其中参加答辩人数为1—2人。学校答辩流程为6分钟作品介绍、专家提问。
附件: 1、浙江工业大学“运河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专项赛作品申报书
2、浙江工业大学“运河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专项赛作品汇总表
3、浙江工业大学“运河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专项赛作品编写格式简要要求
4、近三届全国“挑战杯”获奖清单(信息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