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于寂寞,致力科研
发布时间:2016-11-25 07:22:00 发布人:周超 阅读量:207
——2016年计算机学院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博士李笠
个人简介:
李笠,男,汉族,党员。浙江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14级博士研究生,师从王万良教授。曾获浙江工业大学三好研究生、杰出研究生、一等奖学金、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等荣誉。
2012年10月参加在杭州举办的第二届IEEE云计算与智能系统大会
博士生涯是一种磨练
刚进入研究生生涯不久,他同一个即将博士毕业的师兄聊天,师兄说后面几年压力很大,头发都少了好多(之前就有朋友跟他说读博士首先头发要多);他当时听了有些感触,但也只是停留在表面的感触,他想着博士应该确实挺辛苦的吧。等他到博士快毕业的时候,回想起来,突然感觉很理解他的师兄了,那种从心底里的理解。
他回想这5年的研究生生涯,从最初的迷惘、踌躇,到越来越坚定的脚步,他觉得最能概括的词大概就是责任和孤独。
他很早以前就知道,寂寞在成长中如影随形,要往前走,就要甘于寂寞,因为完成伟大的航程需要的是甘于寂寞、甘于孤独、甘于困苦的精神。
这些年下来,虽然他身边的同学朋友好多都身价翻番,但是他仍然觉得在合适的年龄,折腾自己出一个博士的学位,即是对自己的一种磨练,也是对自己能力的一种肯定。
不是书呆子,只是追求效率
首先,这个磨练是显然的,往往这个过程是漫长的,是孤独的,他很庆幸自己坚持了过来。硕士阶段参与导师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一直到博士即将毕业;期间也主持或参与了一些新苗计划、运河杯等项目,论文方面发表了5篇,包括SCI 2篇,其中一篇information sciences;一篇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EI会议2篇。
其次,他觉得在读博士研究生的过程中,知识、学问、科研都很重要,然而更重要的还在于结合自己的性格特点、优势缺陷打磨出一套最适合自己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方法往往不仅仅局限在你本专业本研究领域中,而且可以借鉴并广泛运用到现在与将来的几乎所有工作生活中的。很多人说读博士的都是书呆子,都是死读书死用功,出了学校就是半残,但他觉得,或许或多或少博士跟外界社会的接触是比其他人少一些,但是毕竟不是隔绝的,然而,应该每一个领域、行业都喜欢做事逻辑清楚,办事追求效率与准确度的人的吧。
孤独是一种绽放
在成长路上,有的人拒绝寂寞,是因为他们在寂寞的放大镜中找不到一点自己的影子。有的人选择寂寞,这是因为他们在寂寞的反射镜中不断完善自我。
有的人害怕寂寞,于是他们整天打打闹闹,殊不知,他们在拒绝寂寞阴影的同时,也拒绝了成功的阳光;而有的人以积极的心态享受寂寞,于是他们将影子甩在身后去追赶心中的太阳。
李笠认为,获得的这些荣誉,是对他研究生阶段所做出努力的肯定,但他并不会因此而松懈,而且会更加的努力去证明自己配得上这样的荣誉,这份荣誉是一个监督,去让他更加努力的去提高各项实力,用一颗感恩的心不断的前进。
博士是孤独的远征,科研是一条孤独的路。庆幸过程中有良师益友的谆谆教导、有团队成员的思想碰撞、有家人朋友的默默支持,更庆幸的是有爱人的一路携手,互相依偎地度过了人生最美好的岁月。

2016年11月25日